一架四引擎国际航班从阴沉的云层中滑落,湿滑的跑道上弥漫着一层雨雾,让鲜明的警示灯都显得黯淡起来。
雨。
又是雨。
坐了十小时的飞机,还是没逃开这场雨。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今年夏天西北太平洋将有多个台风生成,部分台风可能影响上海地区。台风来临时,可能伴随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请旅客提前规划行程,预留足够的时间应对可能的天气变化……”
航班优雅的提示音并没有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44岁的汪承宇坐在波音777的座位上,目光一直凝视着窗外。从庞大的机体穿过厚重雨云那一刻开始,他便一直凝望着这座在雨中模糊不清的国际化大都市。
“啊,又是沪上……”
汪承宇长舒着一口气,岁月如梭,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激情四射的大男孩,此次莫斯科之行后,归国的感觉并不让他感到轻松,尤其是亲眼印证了这样的天气时,他更感到身上的压力沉重。
飞机重重地落在跑道上,也许是心情的原因,你几乎能感觉到巨大的轮胎触碰地面那一刻湿滑的感觉。
雨并不及想象中的那般大,飞机完全停稳后,乘客们纷纷解开安全带,从行李架中取出背包和拉杆箱等物品。汪承宇坐在靠窗位,他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望着跑道上披着雨披忙碌的地勤人员,他喃喃地念出一句刚刚学会的俄文:“Лучше, чем все украшения.(手艺胜于一切珠宝)”
国际出口聚满了人,人群中汪承宇一眼认出自己多年的伙伴,张启源满脸笑容迎了上来,一见到这位满脸疲惫像的老伙计,上去就是一个拥抱。
“怎么样?在莫斯科还算顺利吧。”
“局势很紧张,但基本安全还是能得到保障,哦,这位是……”
“沪上盾研的姜总,刚才太激动了,忘了介绍了。”
汪承宇伸出手,看着眼前这位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中年人,两人的眼神交换,都是一副心领神会的样子。
“姜金发。”对方报上了名字。
“我们有联系过。”汪承宇客气地说。
“非常感谢华隧智能的支援,还把您这位大国手从万里之遥调了回来,这下我们更有底气了。”
“客气了。”
寒暄了几句,姜金发说:“车子在外面,雨天可能有点堵。”
姜总伸出手想帮汪承宇拉箱子,汪承宇礼貌的谢绝了。
走到停车场,一辆外观漂亮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停在几个人面前,司机帮汪承宇把行李放好,姜总做了个请的手势。
车子开动后,汪承宇似随口问一句:“沪上最近一直下雨吗?”
“是啊,城市排水压力很大,不仅仅是沪上,整个东南沿海的省份都是这样,所以我们的任务很重,上级只给我们四个月的时间,不知道来不来得及,还好这次能请到华铁的几位助阵,你们在智能盾构的研发和使用方面很有经验。”
本次汪承宇从莫斯科紧急召回国内的确是有重要的任务,为此只能暂时将莫斯科的地铁工程交给副手去做,他只身前往沪上,还好领导把张启源也叫来了,两人配合十几年,已经非常默契了,这让汪承宇有了些底气。
“工艺问题我们可以解决,问题就是这个规模化生产,你们都知道,盾构机是私人订制,根据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数据,这让我们很为难,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我们已经连续奋战两个月了。”姜总这么急不可耐地说工作问题实在也是被逼急了。
“目前进度如何?”汪承宇问。
“难,你也知道现在国际大环境不好,我们的智隧核心被卡住了,多家研究人工智能的单位都来协助,但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记得沪上有一个人才挺厉害的,2019年那次施工就是系统出了问题,那个人几下子就给解决了,叫……”
“江伦。”张启源帮着汪承宇回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