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铭章很贴心的准备了车送李墨曜去机场。
虽然有前番的调侃,不过贾铭章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实诚、热情,与他相处久了的人都会评价他有君子之风。
贾铭章的工作很忙,但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坚决要陪同李墨曜前往机场,车子刚一开始,贾铭章就很关切地问:“你对盾构了解多少?”
李墨曜回忆了一下说:“有过接触,但了解不多。”
贾铭章有些忧心地说:“如此说来,这次招标你们不是志在必得了?”
李墨曜突然扬起自信说道:“那不一定,本次招标要使用核心技术。”
“哦?核心技术?”
李墨曜又是一副专家的语气说道:“我们提供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物联网和增强现实等软件的解决方案,工先锋的SMW就是为此应运而生的。而且我们通过公开资料已经查到沪上盾研拥有核心自主软件技术,所以针对本单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贾铭章思索了少顷说道:“恐怕没那么简单,我们曾经为北上重工做过盾构刀具,对那个大家伙有些了解,盾构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整机零部件超过1万个,又因其私人定制属性,自动化程度不可能和其它机械制造相比,SMW能否兼容这样一条生产线我对此表示怀疑。”
李墨曜有点儿哑然,他终于明白贾铭章执意送自己去机场的原因了,原来还包含着这样的好意。
“那依贾总之见,我们的SMW应该往哪个方向改进?”
“如何改进是你们的事,我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把人工部分考虑进去。”
“哦?”
李墨曜有些诧异,反问道:“为什么要考虑人工部分?”
“先前我不是说了嘛,这是一个零部件超过一万个的大型机械,即使是小型化,该有的功能也一样不能减。我从事机械制造业二十余年,虽然有些赶不上时代脉搏了,但凭现在的技术水平并不能做到任何生产线都抛弃人工。你做过航空领域,试问飞机制造可以无人化吗?”
“呃……”
李墨曜沉默了,他知道贾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没想到进步这么快?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的交流,人家对新技术的理解就上升了一个台阶。他有点儿汗颜,看来真得“活到老、学到老”啊,不能仗着有点儿先知先觉就藐视一切,这次自己还是掉以轻心了。
李墨曜思索了一会儿回答:“库卡系统公司曾经在波音777的中机身前后段装配过大量应用机器人,以改进传统领先人工的工艺流程,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发现大量装配缺陷导致返工,后来也尝试过停用系统更新软件来解决,但效果差强人意,一直到2019年不得不恢复原工艺。贾总的意思是盾构机的原理和飞机制造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不能完全参考过去的经验对吗?”
贾铭章点点头:“正是这个意思,所以我给你提个建议,就是下到车间找技术工人了解细节。”
“可……”李墨曜为难了。
“嗯,的确有点儿难为你了,你是做软件的,不是做机器人的,不过你可以联合蓝景一起做。”
贾铭章不愧是沉浮二十余年的老企业家,一语道破梦中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
李墨曜摇了摇头:“蓝景不行,虽然蓝景也是做机器人的,但他明显偏向民用,做这种大型企业的设备还得找深蓝。”
“哦?你还有深蓝这条线?”
“你忘啦,深蓝的的前身就是从沈州自动化研究所分离出去的,我的老师和深蓝的谢董还是亲家呢。”
“哦!”贾铭章大为感慨,“那我等你回来,一定得把我介绍给谢董。”
“没问题,不如把这次建厂的设备问题一并解决了吧,反正在哪儿买都是买,不如便宜了家乡企业。”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