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任啊,小事,小事,多盖几栋楼的事,还特意给我打个电话,两栋楼够不够?不够再给你加”
“老牟啊,咱们这关系,盖房子的事不是小事嘛,放心,给你留一栋楼,什么?一栋不够?好好好,我再给你加一栋。”
“吴校长?咱们学校还差房子?好说,好说,我也是从咱们学校出来的,其他单位不管,咱们学校我能不管嘛,放心,您统计一下吧,需要多少房子跟我说个数就行”
华芯准备集资盖房的消息传播的很快,不止在华芯大厦办公的华威和柠德听说了,就连北大那边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吴校长特意打来了电话,想要掺和进来要几栋楼,帮学校部份职工解决住房紧张的问题。
不管是华威还是南德再或者学校,都跟李清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家张嘴还真不好拒绝,就这么一会功夫,就允诺出去好几栋房子。
挂断电话,李清风揉了揉眉心,向一旁的何光钦问道:“集资房统计结果出来了没?咱们这边一共需要多少栋房子?”
“根据统计结果,华芯和柠檬报名参加集资房的一共是五千八百六十四人,飞驰汽车是一百三十五人,总人数为五千九百九十九人”何光钦脱口而出,马上汇报出准确的数字。
这个数字不多,在李清风的预计之内,华芯和柠檬公司的工资高,职工兜里有钱,碰到这样的公司福利,只要不是手里实在没钱的,都会报名参加占这个便宜。
“五千九百九十九,数字挺顺口,需要多少栋楼呢?”
“我联系了首都城开,他们目前最高可以建造26层超高层住宅楼,如果修建25层的话,需要的楼数就比较少,二十四栋楼就可以容纳”
李清风挑了挑眉:“二十四栋?你说的是方庄小区那种房子?”
方庄小区是首都最早的高层住宅,也是这年头的富人区,户型在后世人看来确实是落伍了,谁住谁嫌弃。
但是在这个年头,那可是令人向往的现代化住房,代表着此时国内住宅的最高水准,很多明星富豪,都在这个小区里面置业。
“对,就是方庄小区的楼型,首都城开是方庄小区的开发商,在高层建筑上他们的经验充足”
李清风想了想,觉得户型和楼型这玩意哪有一直不过时的,符合当年的建筑标准就行了,于是缓缓开口道:“既然他们经验丰富,那就先以这个方案为基础推进”
停顿一下后,继续开口道:“不过,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方庄小区的模式,还是要根据我们员工的实际需求和现代居住理念进行优化改进,参考一下香江,日本的高层建筑,对我们的集资房社区进行设计优化”
何光钦认真记录着李清风的指示,等到李清风说完后,接着问道:“那关于配套设施方面呢?是按照常规的来规划,还是要有更高的要求?”
“这个配套嘛,自然不能落了俗套,要打造一种全方位,高品质且独具特色的住宅社区”
“明白,那这样的话,每平米的成本比一般的集资房要高上不少”
“高能高多少?了不起每平米多上两三百块,不算什么”说着,李清风看了看手表,已经两点了,到下班时间了,于是起身说道:“行了,你安排人去联系一下,时间差不多了,我要下班了”
“好的,我明天.”
不等何光钦把话说完,办公室的大门被人推开,打断了何光钦的发言,只见许远明表情不自然的快步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两个穿着短袖的中年人。
“李老师,泄密的人找到了”
收拾东西的动作一顿,诧异的看向许远明,不是说放弃了嘛,这怎么突然间就把人给找到了?
放下手中的杂物,重新坐回椅子上,看着许远明问道:“不是说放弃了吗?怎么找到的?详细说说”
提起这事,许远明脸上颇有些尴尬,讪讪的指着身后的俩人说道:“那个,这还得感谢这两位警察同志,是他们一直没放弃,今天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扫了一眼许远明身后的俩人,李清风这才知道了为什么许远明会是这个表情了。
刚开始就看不上人家警察,觉得内地的警察没什么水平,还从香江借调来了一批人从事反谍工作。
最后自己调过来的人放弃了,人家内地的警察却锲而不舍,取得了重大突破。
打脸呐!
李清风将目光投向那两位警察,从凳子上站起来,引着众人来到沙发上坐下:“辛苦两位同志了,快说说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穿着这身衣服,就要为人民服务”年龄比较大的那个警察微微欠身,接着说道:“我们查了华芯所有人在这段时间的银行存取款记录,并没有发现问题,并没有发现问题,于是转换了思路,开始调查员工的通讯记录,进行挨个排查”
“结果您应该也知道,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样是一无所获,于是我们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有过海外留学经历,以及和海外人员有过接触的那部分人”
“开始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调查,在华芯技术人员所住的社区那里,从一家公用电话那里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社区附近的一部公用电话在两个月前,有过多次拨打海外号码的记录”
李清风挑了挑眉,心里暗自诧异,好嘛,那个女神探好像还真有两把刷子。
现在还真从她提出的目标范围内,找出了泄密之人。
只不过就是不知道这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还是真的直觉敏锐。
“找出这个通话记录后,我们找出了居住在那片区域附近的所有华芯职工的电话号码,又在电信部门调出了这些号码近半年的通话,经过仔细比对,发现其中一个号码在半年前与那部公用电话有过一次直接联系”
认真的听完警察的讲述,李清风心里感慨,大海捞针还真被他们捞到了,真应了人过留痕那句话,在这个社会上,只要有所行动就必然会留下可供追寻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