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林社出去海外几天。
演出视频和片段,大量传播在网络上。
非常热闹,能经常看见演员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大林不用多提,小孟、九量两个人在里面也十分出彩。
别说他们,九灵、九朗各自有各自的赛道。
纷纷备受关注。
就连冯照洋也有一些演出画面被传出来不少。
可是越看烧饼身为五队队长越落莫,合着感情好的全走了。
最开始的时候,心里能隐忍。
因为云字科还有师父的感情,不可能断开,终于汇林社拥有海外演出获得巨大突破时,忍不住了。
内心的东西爆发出来,太想跟着一块儿了。
他们玩得多开心啊,现在的德芸社压根没有这种气氛。
快成为一潭死水。
跟一般公司上班差不多。
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私下里聚餐都没多少人,因为最熟悉的都走光了,岳哥他们自己则忙得不行根本没时间。
要放在过去,他们几个熟悉的队长天天去吃烧烤。
现在张九喃、尚九息、王九隆说是关系不错,实际哪能超过当初一块儿过来的兄弟。
“还真有点想去大林那边了。”
烧饼越来越着急,奈何没办法走,首先和师父的关系在这,第二爸妈绝对不干。
当初自己去漕运京那,爸妈活生生给拽回来打回来的,让他不能愧对师恩。
如今退社,虽然不能说背叛,算是另外寻找一个出路,可性质差不多,都是离开师父。
“怎么办这是。”
正在小剧场想着,忽然和他一个级别的碎嘴子小四过来了。
手里还提拉着几个烤好的红薯,热热乎乎的,分给队里的队员后,拿起一个递给烧饼。
“吃么?”
烧饼抬头一看,“我不吃,吃多了放屁。”
“嘿,还计较这个,快接着,这玩意烫。”小四往他手里一塞,一转身吃自己的去了。
不过忽然又看回来。
“话说刚才嘛呢?遇到事情了?”
搭档之间,有没有事情看一眼便知道。
“没有。”
刚才还说不吃,烧饼拿一张纸垫着后小小的咬一口,“就是看见汇林社越来越好,我有点羡慕。”
“谁不羡慕,就冯照洋过去天津那边当经理后,你知道人家现在一月开多少吗?”
“多少?”
小四的情报网不低,比划出一个数字来,意思很明了。
不低于八万。
知道这个,烧饼有些惊讶。
小剧场演员实际不赚钱,给了字刚转正能正常排演出的演员,一个月也就七八千,如果演出多了,那稍微能多一点,达到九千或者一万。
但多不到哪去。
这还是因为大林改革过后的工资,要不然更低,就只能在五六千左右徘徊。
现在知道冯照洋一月能拿八万,真的被吓到。
这种工资,在燕京演员来说不算太高,但是很如鱼得水了。
当然烧饼在德芸社工资也不低,一个月接活外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能过十万,有大演出,能上大综艺,还要更高,算是年入百万了,运气好还能到达两百万。
远超冯照洋。
但要看人气和流量方面。
烧饼身为儿徒,经常被师父推,导致人气和知名度要比冯照洋要高出好几倍。
甚至在德芸社,有的都不知道有冯照洋,但绝对知道烧饼,属于不大火却同样有人来看他的,小剧场一演出一个爆棚满座的存在。
算得上一个明星的感觉。
而冯照洋就是能攒底的普通相声演员,哪能碰瓷烧饼这种阶级的收入。
关键烧饼此刻能拿这么多,年入百万,两百万之类,还得感谢大林,德芸社为不让挖人,故意提高所有人工资。
要不然一般的新演员只有五六千,他的工资也只有六七万左右,还不如此刻的冯照洋。
“真跳跃了阶级,这才多久?不到半年?”烧饼继续吃一口红薯,感慨地说一声。
“是啊,等过段时间如果火起来,场子来了,又得跳阶级,恐怕就得跟九灵他们一样,算年工资了。一年两三百万不算话下。”
“大林那边太猛了。小四,说实话,我刚才就是想过去。”
小四手里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冷不丁看一眼烧饼,“你是羡慕人家了?”
“羡慕工资什么的先不说,反正不管在哪给多少我都够花,主要德芸社不好玩了。你难道没有感觉到吗?”
曹鹤杨哪能没感觉到。
以前最熟悉的朋友在,把公司过的跟一家人一样,现在下班了各自回家,天都不多聊的。
“你还是打消念头吧。师父师娘疯了才同意你走。”
小四不跟他聊天,根本是没结果的事情。
烧饼哪不知道这个,所以先不跟师父师娘说,先小心翼翼跟爸妈提一嘴看他们什么想法。
如果爸妈松口,他再找大林商量,商量怎么能过师父师娘那一关。
拿起手机看着大林他们海外的演出,实在太想过去了。
“准备上场了。”
烧饼、小四是今天的攒底,时间差不多两个人换衣服登台。
一登台,满堂掌声。
他们的人气本来就不低。
而另外一边汇林社同样在洛杉机的一个场馆演出,已经演到倒数第二个节目。
孟鹤糖:“这个糖葫芦,你得沾糖,糖你拿什么锅熬糖呀?”
周九量:“我,我拿砂锅熬得。”
孟鹤糖:“砂,砂锅?”
周九量:“诶,对了,我这个人不爱用铁锅。”
孟鹤糖:“那个砂字怎么写?”
周九量:“砂字是石头的石一个少字啊。”
孟鹤糖:“那锅字儿呢。”
周九量:“一个铁字旁,一个呙。”
孟鹤糖:“铁是什么?”
周九量:“金属啊。”
孟鹤糖:“这不是金?”
周九量:“就这个啊?”
两个人说完一段《五红图》。
现场华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对过来的演员,他们每个人都喜欢。
而当报幕到郭启林跟阎鹤相的时候,掌声还要往大了去。
从人到上场一直没停过,山呼海啸的动静。
只因为太喜欢郭启林。
歌曲、电影、相声统统爱。
来到五六千人的场馆,郭启林在话筒后,仿佛找到当年说相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