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创新之路(1 / 2)

中医医疗服务站在传承中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然而,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李辰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更高需求。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服务站也决定引入这些先进技术,提升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李主任,虽然这些新技术听起来很有前景,但要将其与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小陈面露难色。

李辰坚定地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于是,服务站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与科技公司合作,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中医临床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中医诊断模型。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算法适应性差等诸多问题。

“李主任,这模型的准确率一直上不去,我们是不是方法错了?”负责算法的小张感到困惑。

李辰鼓励大家:“别灰心,我们再仔细研究数据特征,调整算法参数,多尝试几种思路。”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优化,终于初步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准确性的中医诊断人工智能模型。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些老中医对这种依赖技术的诊断方式心存疑虑,担心会削弱医生的临床判断能力和经验积累。

“李主任,我看这东西还是不太靠谱,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靠机器能行吗?”一位资深的老中医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辰理解他们的担忧,组织了多次培训和交流活动,向老中医们详细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这不是要取代我们医生的经验,而是作为辅助工具,帮助我们更快速、更准确地做出诊断。”李辰耐心地解释。

同时,服务站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了人机结合的方式,让医生根据人工智能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诊断技术的创新,服务站还在中药制剂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们与科研机构合作,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新型制剂开发。

“李主任,这次的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新的制剂在稳定性和药效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负责实验的小李说道。

李辰鼓励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分析原因,调整方案,继续努力。”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改进,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几种高效、便捷的中药新制剂。

但在推广这些新制剂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市场接受度低和法规审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