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八娘轻启朱唇,那笑声犹如林间溪流般清脆悦耳:“娘啊,您是没看到今天二十七娘的样子,那般聪慧机智,小油要是对上史家的家学,怕是也要大展拳脚了。”
程夫人听后,笑得更欢了:“那也是要先将自家的根基打牢。去吧,你堂哥未归,子瞻子由亦不在,小油,你还是住在那边的好。”
苏油应了一声,刚转身,却又停下了脚步,回头道:“嫂嫂,可否赐我个字?”
程夫人闻言,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了笑意:“哎哟,这可不合礼数啊。就算是冠礼前用的小字,也未曾有过嫂嫂给小叔子赐字的先例。”
苏油听后,恭敬地行了个大礼:“长嫂如母,嫂嫂您于我而言,比亲娘还要亲切。我宁愿您赐我一字,也不愿等堂哥回来。”
程夫人略显为难,眉宇间露出一丝愁容:“小油啊,你别为难嫂嫂了。嫂嫂心中确有一个字,但嫂嫂读书不多,生怕用得不妥。还是等你堂哥回来,咱们商量后再定吧。”
苏油见状,不再多言,又恭敬地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离去。
程夫人目送苏油离开后,缓缓取过纸笔。她先在纸上写下“明润”二字,笔迹圆润而有力。片刻后,她又抽出一张信笺,笔尖轻触纸面,犹如蝴蝶翩然起舞:“愚妇敬禀夫君万安:如今已是寄递时日,想必夫君已至蜀州了吧。近日八娘小恙已愈,家中一切安好,请勿挂念。”
“适逢龙里侄儿苏油来访,谈及束修之事。此子虽仅五岁,却聪明绝顶、才华横溢,仁义之心浑然天成,宛若天赐之才,其才情绝不亚于当年的邓艾。更有甚者,疑其或有子瞻那般宿慧,此真乃苏家大兴之兆也。”
“他向妾身求字,妾身思量再三,欲以‘明润’二字赠之。然心中犹有疑虑,恐用字不妥,故而未能擅作主张。愿夫君归来后,能亲自定夺。”
“另,妾身亲手缝制了一件秋衣,愿夫君在游历之余,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写罢,程夫人轻轻放下笔,脸上浮现出温柔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经过这样的改写,小说内容不仅更加生动、形象,还加入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和细节,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创意和感染力。
在那思绪纷飞之际,他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仿佛轻轻一触,便能滴落满腔的柔情与怀念:“每当我念及那位温婉的妾室,心头便如秋雨绵绵,泪珠儿不自觉地滑落,湿润了衣襟,满载着无尽的思绪。”
他沉吟片刻,忽又提起笔,决心在字里行间再添几抹温情,续写着:“且让我再记录下与油至眉(假设为人名,寓意如油之细腻,眉之温婉)共度的二三趣事,愿这些温馨的片段能穿越千山万水,为你的旅途增添一抹会心的微笑,消解你旅途的疲惫。”
随后,他铺开一张张厚重的信笺,将自己的思绪化作涓涓墨流,详尽地记录下油至眉自眉山归来后的种种趣事与变化,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与关怀。待墨迹稍干,他又精心挑选了一件新制的秋衣,那衣料柔软如丝,触感如同初秋的微风拂过心田,一并包裹着信件,送往了远方的驿站,寄托着他深深的思念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