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恭敬领命,内心十分高兴。
因为中书学士的设立,大大提高了中书监的权力。
别觉得这个职位只有正五品就小看,内阁大学士的本职,其实也就正五品。
如果中书学士加衔四辅大臣,将来甚至可能有抗衡大学士的权力。
韩爌等人怕的也是这个,他们对成立中书监有疑虑,就是担心取代内阁。
韩爌当即要求道:
“陛下,中书监各处主官加入集议会即可,不必设中书学士。”
“官职设置要慎重,避免带来冗官。”
朱由检点了点头,似乎听进了他的建议,考虑之后说道:
“翰林院的官员有兼任起居注的,现在也在中书监。”
“这样,中书学士就由翰林学士兼任,帮助处理庶务。”
“中书监和内阁打交道比较多,这些人在中书学士任上熟悉了内阁,方便将来成为大学士。”
“詹事府并入内廷后,翰林院也需要迁转职位。”
这个决定,让翰林院官员欣喜。
同时也确定了中书监就是小内阁,帮助内阁做事,并且有制约内阁的权力。
兼任翰林院掌院的钱谦益道:
“陛下重用翰林官员,臣等铭感五内。”
“臣忝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愿意加入中书监。”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是想趁机提高地位。
不过他也想通过对钱谦益的任命提高中书学士的地位,当即就认可道:
“翰林院掌院学士,自然可兼任中书学士。”
“鉴于起居注的翰林官员比较多,以后就分管起居注。”
“中书监掌印王承恩,直接分管尚宝司。”
“其他中书监各处,以中书学士或中书主事分管。”
“中书学士在中书监集议会上有投票权,中书主事只有列席权力。”
彻底完善中书监的制度,增加中书监的官员。
内阁诸位大学士,对此既有担心,又松了一口气。
钱谦益以翰林院掌院身份兼任中书学士,固然提高了中书监的地位,也确定了这个机构的级别——
就是和翰林院相当,属于礼部系的中层衙门。
这个衙门和内阁之间还隔着礼部,不可能取代内阁的地位。
甚至还可以说:
这是礼部系的又一次壮大,掌握了这个重要衙门。
出身翰林院的中书学士,一定能够掌握集议会。
就算内廷太监掌印,也根本无法抗衡他们。
朱由检也知道这个,但他设立中书监的目的就是设一道保险,避免内阁利用自己放开的口子大肆扩充权力。
他知道内阁权力的扩大不可避免,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也需要给内阁权力。
但是这个过程要受掌控,不能任由内阁夺取。
中书监就是这个作用,它的权力会随内阁壮大而壮大。那些未来的大学士,有能力约束大学士的权力。
而且这个机构还可以用来培养后备大学士,让内阁不至于缺少人材。(本章完)
()